从130区出来,沿着正对着的大街向旅游信息中心走去。这时东南西北都闹不清,也不知有多远,所以就一路打听。路上碰见一对从信息中心回来的北京老乡,拿着绿线地图问我们“
喀山教堂”怎么走,我还以为我们刚才去过的那个就是,信心满满地给指了路,唉,惭愧啊。如果他们也能看到这段,我就在这里道歉了。看来他们是从旅游中心出来后走反了。
所以,如果不太会用手机导航的话,最好还是先找一份城市地图,据说大部分旅馆都会提供。
越走城市显得越旧,两旁的小街里有不少原始的木屋,其实这才是西伯利亚地区传统建筑。
绿线地图上棕色标记的几条街道就是木结构建筑集中的区域,这也是我现在才看出来的,整个旅行期间并没充分利用。
再次问路时是几位刚从校门出来的女孩子,开始时她们都很腼腆,我以为是不懂英语的缘故,准备放弃了。突然一个女孩用不错的英语问我是不是
中国人,我说是啊,马上她们就冲着另一位姑娘笑,原来那位会说中文,虽不太利索但也足够了。
道谢之后她们欢乐地跑了。看来战斗民族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出来的,想想二战时期苏联妇女无论在前线还是在后方都是那么的英勇、坚韧,可和平时期的小女孩也是天真烂漫。
她们的回答与教堂前的那位小伙子一样,最后一个转弯差了180度,说是左转,应该是右转。因为我是拿着信息中心地址问的,所以我估计是地址写错了。好在没有误事,在该转弯的路口不知为何我们犹豫了,一位带小孩的少妇主动用英语告诉我们“那里就是了“,就在那个路口右转100米吧,路边有个很不明显的标志牌。
进了门右侧第一个小房子就是旅游信息中心,里面几位工作人员都很和蔼、主动,感觉不像是在
俄罗斯。我也想不出太多可咨询的,要了一张地图,请她帮我在上面标注了长途汽车站和
喀山大教堂的位置就出去了。屋里有饮用水,还有卖纪念品的,不知价格如何,但我觉得在
俄罗斯不同的地方价差不大。这里大概也可以寄存行李,地上有好几个大旅行包。
院子了还有几座木房子,对面那个好像是个博物馆或展览馆,我们没进去。(拿着放大镜仔细看了看地图,那个是“城市生活博物馆 Urban life Museum”)
信息中心后面是这个房子,建筑风格很相似,不知是干什么用的,一位老白领进去了。(应该是“欧洲房子 Europe House ”)
院子里有座椅,秋日下午的阳光很暖和,走了一路,坐在这里休息一会、喝水,然后出发去神交已久的
喀山大教堂。
临走又跑进信息中心,请她们帮我写下
中央市场的俄文。这次接待的姑娘说很流利的中文。
(今天带个放大镜上班,发现信息中心院子里有好几个景点,除了上面补充更正的两个外,还有一个教堂“Transfiguration Church”不会翻译,是否“主显教堂”?这大概也能解释信息中心里那几背包的来历了。
一直有个疑惑,为什么旅游信息中心建在这么一个偏僻的地方?突然有了答案,这一代是木建筑集中地,附近还有一个军事相关的建筑,从游记中看到的飞机大炮导弹也可能就在那里,这次都错过了。如果驴友们从中央汽车站下车或是去那里上车,可以留出时间在这一带逛逛,
贝加尔湖区自然景观当然很美,人文历史同样值得一看。背包寄存在信息中心就好了。
非常遗憾的是“十二月党人妻子纪念碑”也在这里,这是我在计划中要去瞻仰拜谒的地方,但擦肩而过。非常敬仰“十二月党人”,更是敬佩这些夫人们。写到这里不由自主地在网上搜了一下,找到一篇文章看得流泪了。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1118/22/9614383_330358257.shtml
配图为
俄罗斯画家伊萨克·列维坦 的作品,描绘了被流放的囚犯在西比利亚的莽莽荒原中走出的道路。这既是奴役之路也是
自由之路。
《伏尔加船夫曲》,《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三套车》,《如歌的行板》这些优秀的
俄罗斯艺术作品刻画出人民的苦难,也表现着人民的不屈和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