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托瓦托洛克和约(Peace of Zsitvatorok)及对波斯人的战事失利后,奥斯曼帝国苏丹艾哈迈德一世决定要在伊斯坦布尔建造一座大型清真寺以安抚安拉。这是第一所四十年以上的帝国清真寺。以往的苏丹都以战利品来承担建筑费用,但艾哈迈德一世在位时并没有赢取一些重要的胜利,不得不从国库里调用资金兴建,却引起了阿訇的愤怒。
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建在君士坦丁堡大皇宫(Great Palace of Constantinople)上,与圣索菲亚大教堂(当时伊斯坦布尔最受崇敬的清真寺)及具象征性的君士坦丁堡竞技场(Hippodrome of Constantinople)相对。清真寺南部的大部分建筑都利用了大皇宫的根基、穹顶及圆顶地下室。一些在建筑地点上的宫殿,如索科卢·穆罕默德帕夏的宫殿,都须出资购买并拆除。
Sultan Ahmet Mosque
蓝色清真寺可以称之为伊斯坦布尔的地标式建筑,修建于奥斯曼帝国时期,气势恢宏、造型奢华独特。之所以称其为蓝色清真寺是因为清真寺内部的墙体贴满了一种蓝彩釉瓷砖。其实,它真正的名称应该是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Sultanahmet Camii)。这里也是伊斯坦布尔旧市街的中心。 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建于苏丹艾哈迈德一世统治时的1609年至1616年。
历史
在吉托瓦托洛克和约(Peace of Zsitvatorok)及对波斯人的战事失利后,奥斯曼帝国苏丹艾哈迈德一世决定要在伊斯坦布尔建造一座大型清真寺以安抚安拉。这是第一所四十年以上的帝国清真寺。以往的苏丹都以战利品来承担建筑费用,但艾哈迈德一世在位时并没有赢取一些重要的胜利,不得不从国库里调用资金兴建,却引起了阿訇的愤怒。
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建在君士坦丁堡大皇宫(Great Palace of Constantinople)上,与圣索菲亚大教堂(当时伊斯坦布尔最受崇敬的清真寺)及具象征性的君士坦丁堡竞技场(Hippodrome of Constantinople)相对。清真寺南部的大部分建筑都利用了大皇宫的根基、穹顶及圆顶地下室。一些在建筑地点上的宫殿,如索科卢·穆罕默德帕夏的宫殿,都须出资购买并拆除。
清真寺的建筑工程始于1609年8月,由苏丹亲自主持动土仪式,艾哈迈德一世有意让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成为他的第一个帝国清真寺。他任命著名建筑师希南徒儿赛德夫哈尔·穆罕默德阿加负责这一项工程。清真寺的详细工程记录在八卷书籍里,现在收藏在托卡比皇宫里。开幕典礼举行在1617年(1616年已有通行记录),苏丹可以在皇家包厢内祈祷。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在艾哈迈德一世统治后期仍未完工,直至穆斯塔法一世时。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是世上最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古迹之一,可与圣索菲亚大教堂媲美。
1953年至1976年发行的土耳其里拉500元纸币的背面印有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
建筑
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的设计是结合了奥斯曼建筑及拜占庭教堂两个世纪以来发展而得的精粹。清真寺参照了邻近的圣索菲亚大教堂的拜占庭特色,并加入传统的伊斯兰建筑,被视为奥斯曼建筑古典时期的最后一个大型清真寺建筑。这建筑综合了赛德夫哈尔·穆罕默德阿加师父希南的意念,以宏扬清真寺的庞大、庄严及壮丽。清真寺由赛德夫哈尔·穆罕默德阿加设计,被认为是奥斯曼古典建筑的最后一个典范之作。
外观
赛德夫哈尔·穆罕默德用上了大量的物料,特别是石头及大理石,甚至从其他重要建筑上调动资源。清真寺的布局不规则,因为建筑师须考虑到建筑地点的限制。建筑物的正面是出入口,面对竞技场。此外,赛德夫哈尔·穆罕默德又参照希南第一个大型工程塞札德清真寺,具有同样的方形四叶饰设计及广阔的前院。祈祷殿的上方是穹顶及半穹顶,中央穹顶的直径是23.5米,高43米,由四条巨大的柱子支撑,这一点与埃迪尔内的塞利米耶清真寺相似。赛德夫哈尔·穆罕默德相当小心,运用了夸张的安全边际,但却破坏了穹顶优雅的比率。支柱的基部由复合凸状大理石沟纹组成,而上层则著了色,由一个刻有镀金文字的嵌条分隔开。整体具有视觉谐和的效果,将人们的目光带到中央穹顶上。
前庭的风格与塞利米耶清真寺相似,除了边角穹顶上的小塔。前庭的面积与清真寺相约,被一道拱廊围绕着,两旁都设有沐浴设施,中央的六角形水泉与庭院的大小相比略小。通往中庭的通道则自拱廊处延伸出来,半穹顶有良好的钟乳石结构,顶上有一个较小的肋状穹顶。
庭院出入口的上方系著一条铁链,只有苏丹才可以骑着马进入庭院,苏丹得弯低头进入庭院,这象征式的动作确保了统治者在这神圣清真寺面前表现出谦卑。
内景
在清真寺内部的基部及柱子上都砌上超过20000块手工陶瓷砖瓦,全部出产自伊兹尼克,砖瓦设计超过五十种郁金香款式。低处的砖瓦均是传统设计的,高处的砖瓦则是各种华丽的花朵、水果及柏树款式。这些砖瓦都是由伊兹尼克的陶艺大师监制的,但苏丹的法令限制了建筑者对砖瓦的花费,而当时砖瓦价格上涨,导致后期所使用的砖瓦欠佳。砖瓦已经褪色,釉料都变得模糊不清,而楼座墙身所用的砖瓦都回收自1574年托卡比皇宫失火后遗留的砖瓦。
上层的颜料采用主要是蓝色,但素质欠佳。超过二百个设计精细的有色玻璃窗户采纳天然光线,现今则以吊灯辅助照明。在吊灯上置放了一些鸵鸟蛋,用以驱逐蜘蛛、避免蜘蛛结网。室内的装潢包括古兰经的经文,出自当代的书法家扎伊尔德·卡斯姆·古巴里(Seyyid Kasim Gubari)。地面铺上了地毡,地毡由信徒捐赠,当地毡出现磨损后便会更换。宽大的窗户予人感觉开扬,底层的窗扉饰以碎块形工艺(Opus sectile)。每个对话室都设有五道窗户,部分窗户被蒙蔽,而每个半穹顶都有十四道窗户,穹顶则有二十八道窗户,窗户上的有色玻璃是由威尼斯领主所送赠,大部分都被艺术价值甚低的现代窗户取缔。
室内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圣龛,圣龛由经过雕刻的大理石所造,其上是钟乳石壁龛及双重刻板,附近的墙壁都铺上陶瓦,但附近的窗户却不太华丽。圣龛右边有一个美轮美奂的讲道坛,在星期五午间及宗教节日,阿訇会站在讲道坛上讲道。清真寺内被设计成无论多么拥挤,任何人都能够看到及听到阿訇讲道。
皇室专用的亭台则位于东南角,包括一个讲台、一道走廊及两间小幽静室,可通往上层的皇室包厢。1826年土耳其新军叛乱时,大维奇尔在幽静室设立了总部。十道大理石制造的圆柱支撑著皇室包厢,皇室包厢内有其圣龛,饰以玉玫瑰及金箔,另有一百部古兰经及诵经台。
灯饰在以往都辅以黄金及宝石,灯罩上都有鸵鸟蛋及水晶球,这些饰品都已被移去。
墙上的牌匾写有哈里发的名字及古兰经经文,大抵出自十七世纪书法家卡斯姆·古巴里。
伊斯坦布尔圣索菲亚大教堂
Aya Sofya
圣索菲亚大教堂坐落在蓝色清真寺对面。在1453年以前,一直是拜占庭帝国的主教堂,此后被土耳其人占领,改建成为清真寺。这是一座土耳其著名的历史建筑,始建于公元325年。而后经过战乱损坏和一系列的重建扩建形成了今天的圣索非亚大教堂的面貌。它代表了拜占庭文化的典范,大教堂内的马赛克壁画可以让你了解当时的历史,领略拜占庭艺术之美。
圣索菲亚大教堂由君士坦丁大帝为供奉智慧之神索非亚,始建于公元325年,后受损于战乱,公元537年查士丁尼皇帝为标榜自己的文治武功进行重建。它曾作为基督教堂存在了916年,后又被改建为清真寺存在了481年。于1935年后,作博物馆为对公众开放后,每年都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苏丹•塞利姆二世、苏丹•穆罕默德三世、苏丹•穆拉特三世及其部分亲人的陵墓、穆罕默德一世的喷泉、小学、做汤的厨房、图书馆、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的会议室及清真寺的星学家住的房间都坐落在圣•索菲亚博物馆内。上述文物,特别是陵墓的内饰、陶器和建筑都是奥斯曼时期的佳作。
博斯普鲁斯海峡
Bosporus
博斯普鲁斯海峡(伊斯坦布尔海峡)是欧洲与亚洲之界。它长约30公里,最宽处宽约3700米,最窄处宽约700米。它北连黑海,南通马尔马拉海,海峡中央有一股由黑海流向马尔马拉海的急流,水面底下又有一股逆流把含盐的海水从马尔马拉海带到黑海。因鱼群季节性地通过海峡往返黑海,故渔业颇盛。海峡两岸树木葱郁,村庄、游览胜地、华丽的住所和别墅星罗棋布。土耳其第一大城伊斯坦布尔即隔着博斯普鲁斯海峡与小亚细亚半岛相望,是黑海沿岸国家出海第一关口。该海峡是连接黑海以及地中海的唯一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