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堡赛马场(Hippodrome of Constantinople,土耳其语:Sultanahmet Meydanı, At Meydanı)是一个罗马竞技场,曾是拜占庭帝国京城君士坦丁堡的体育和社交中心。今天,这里是土耳其城市伊斯坦布尔老城中心的苏丹艾哈迈德广场(Sultanahmet Meydanı),原来的建筑只保存了少数的片段。在土耳其语中有时也称为“马广场”(Atmeydanı)。 -------------- 就在蓝色清真寺的旁边,现在广场上比较出名仅剩的建筑就是两个来自埃及的方尖碑,还有一个小的蛇柱。
公元203年,皇帝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重建了该城,扩建了城墙,并修建了赛马场,用于战车比赛和其他娱乐项目。
公元324年,君士坦丁大帝决定将首都从罗马迁往拜占庭,并将该城更名为新罗马,很快又更名为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大帝大规模扩建城市,其中一项重要的工程就是修复赛马场。赛马道呈U形,估计长约450米,宽约130米,能够容纳10万观众。在整个拜占庭时期,赛马场是城市社会生活的中心。
青铜蛇柱:蛇柱原来是德尔斐阿波罗神庙的普拉提亚三脚祭坛,这座祭坛兴建于公元前5世纪,是为了庆祝希腊人在波斯战争的普拉提亚战役中,战胜了波斯人。其顶端是由三个蛇头支持的金碗。君士坦丁大帝下令将其从德尔斐移到君士坦丁堡赛马场中间。在第四次十字军期间,金碗被破坏或被盗。至于蛇头,迟至17世纪末才被破坏。在土耳其征服后的最初的几个世纪中,它们仍然存在,因为许多奥斯曼绘画都描绘了这些蛇头。部分蛇头已被复原,在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展出。今天,德尔斐三脚祭坛仅剩的就是它的下部,称为“蛇柱”。
塞奥道西斯“奥拜里斯克”方尖碑: 狄奥多西大帝在公元390年从埃及购买了一块粉红色花岗岩雕刻的方尖碑,竖立在赛道内侧。这块方尖碑原本是古埃及法老图特摩思三世(公元前1479—1425年)为纪念他的胜利而建造的,原来矗立在埃及卢克索卡纳克神庙门前。狄奥多西大帝将其切割成三块,运回君士坦丁堡,并加装大理石底座,现在所见的碑体是其中顶端的一段。这块方尖碑已存在近3500年,仍然保存完好。
君士坦丁方尖碑又称墙柱:君士坦丁七世波菲罗格尼图斯为了纪念他的祖父巴西尔一世贝斯雷奥斯,于公元10世纪建造的,也是唯一一个由本地人自己建造的石碑。碑高32米,碑身外原来镶满了镀金青铜浮雕,上面描绘君士坦丁七世的祖父巴西尔一世的胜利。在这个方尖碑的顶端,还有一个球。
公元13世纪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侵入君士坦丁堡的时候,被拉丁军队洗劫并将其熔化。这个纪念碑的石质核心幸存了下来,被称为墙柱。由于年轻的土耳其新军喜欢攀爬这个方尖碑,以显示他们的实力,致使这个方尖碑的表面遭到了进一步的损坏。在1894年的地震中,君士坦丁石碑受到较大损坏,此后土耳其政府对其进行了重建。
眼前是“德国喷泉”(German Fountain),远处是方尖碑什么的。
其实这个广场本身也非常有故事呢。
最有名的是尼卡暴动。也就是Nike暴动。
Nike!耐克?
没错,就是这个词。希腊神话中胜利女神的名字,拉丁语的念法是:尼卡。
想当初——公元532年,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在位。
那时候角斗士决斗早就废止多年了,当时人们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是——赛车。
够时髦的吧。不用论多少马力的,只有4马力——是4匹马拉的。
围着跑道跑圈,和现在的F1差不多,一场比赛跑7圈,跑道的形状从现在的广场上也能看出来。
主席台前有个大铁架子,架子上放7个鸵鸟蛋,跑完一圈拿走一个蛋。
那些年,君士坦丁堡里有两支赛车队,‘绿队’和‘蓝队’。
全城的百姓不是支持这个队就是支持那个队,连皇帝和皇后也一人支持一个。那情景,犹如现在伊斯坦布尔里的加拉塔萨雷和贝斯克塔西的情况相仿佛。
当时的拜占庭皇宫就在现在蓝色清真寺的位置,也就是说紧挨着赛车场,从皇宫的阳台上直接就能看比赛了。
可见当时多着迷赛车了,连皇宫都不怕吵,跟着车迷一起嚷嚷叫好,与民同乐啊。
几乎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分蓝绿阵营,跟现在台湾政坛似的,但比他们牛,他们见了面敢直接动手。
从赛场内呐喊对骂,一直到散场来到街上,再到酒馆,旅店,长途马车,一句话说得火起就动手开打。没准在宫里也会推搡几下。
平常这样也就算了,还能增加比赛气氛,但在体现安定团结的重大日子里可就不能这么闹了,总要体现政权的严肃性嘛。
事情就这么发生了。
--------------
就在蓝色清真寺的旁边,现在广场上比较出名仅剩的建筑就是两个来自埃及的方尖碑,还有一个小的蛇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