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画家乔尔乔•瓦萨里在16世纪写道:...为了基督徒使用而建造教堂,不仅摧毁罗马最悠久的寺庙,也为荣耀圣彼得,他们从哈德良的陵墓拿走石柱,圣天使城堡以及许多我们现在看到的其他建筑都是一片废墟。公元590年罗马发生了严重的瘟疫,教皇格里高利一世为了消除瘟疫,组织了一次庄严的忏悔游行,当游行队伍抵达附近的哈德良陵墓时,教皇看见了插剑入鞘的天使长弥额尔,这次所见被认为是神迹,预示着瘟疫的结束,从那以后,罗马人就称此地为圣天使城堡。11世纪的对立教宗铎理将这座陵墓当作监狱使用。14世纪开始,教皇将这座陵墓转成一座城堡,教皇尼古拉三世建造走廊(称为博尔戈走廊)来连接圣彼得大教堂。教皇克勉七世于1527年罗马之劫期间被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的军队困于圣天使城堡内,文艺复兴时期画家本韦努托•切利尼曾描述事件中射击敌人的士兵。教皇利奥十世时期,拉斐尔•达蒙特卢波菲(Raffaello da Montelupo)建造一座小教堂。在1536年,拉斐尔•达蒙特卢波菲也创造了一个圣迈克尔大理石雕像。后来教皇保禄三世于城堡内部设置华丽的房间,防止未来教皇遭到围攻时,圣天使城堡可以当作合适的住宿地点。罗马教皇也用圣天使城堡当作监狱,例如焦尔达诺•布鲁诺在此被囚禁了六年。另一名犯人是雕塑家和金匠切利尼。处决犯人于小庭院内进行。作为一间监狱,圣天使城堡也是普契尼歌剧《托斯卡》第三幕的场景,歌剧的同名女主角托斯卡最后从圣天使城堡城墙上跃下。
【塞维安城墙】
塞维安城墙(Mura serviane)是罗马的一道城墙,塞维安城墙用大块凝灰岩砌筑,城墙高达10米,底宽3.6米,长11公里[1] ,据信有16个大门,其中许多只在著作中提到。塞维安城墙据说得名于第六位罗马国王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虽然它的轮廓可能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但是目前现存的城墙很可能是建于罗马共和国后期的公元前4世纪。在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罗马人凭借塞维安城墙击退了穿越阿尔卑斯山入侵意大利的汉尼拔。在罗马共和国末期和罗马帝国早期,城墙一直存在,这时,罗马城市早已扩展到塞维安城墙以外。奥古斯都将罗马城分为14个区,其中第二,三,四,六,八,十,十一区位于塞维安城墙以内,其他各区位于塞维安城墙以外。在共和国和帝国时期,罗马受到其不断扩张的军事实力的保障,城墙变成不必要的。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繁荣,在帝国的前三个世纪,基本上是无城墙的。然而,到3世纪日耳曼部落沿边境入侵时,皇帝奥勒良修筑了规模较大的奥勒良城墙来保护罗马。塞维安城墙保存下来的部分仍有几处,其中最长的一段在特米尼车站附近,另一段在阿文提诺山。
【奥勒良城墙】
奥勒良城墙(Mura aureliane)是罗马的一道城墙,修建于公元271年到275年,罗马皇帝奥勒良和普罗布斯在位时期。奥勒良城墙环绕了整个罗马七座山丘,加上战神广场,以及台伯河右岸的特拉斯提弗列区。城内部分的河岸似乎是不设防的,但是沿着战神广场的部分是设防的。奥勒良城墙全长19公里,城内面积13.7平方公里。城墙用砖和混凝土建造,厚3.5米,高8米,每100罗马尺(29.6米)有一个方塔。在5世纪,城墙高度加高一倍,达到16米。到公元500年,城墙拥有383个塔楼、7,020个垛口、18个主要城门,5个边门、116个厕所,以及2,066个对外窗口。
【圣天使城堡】
意大利画家乔尔乔•瓦萨里在16世纪写道:...为了基督徒使用而建造教堂,不仅摧毁罗马最悠久的寺庙,也为荣耀圣彼得,他们从哈德良的陵墓拿走石柱,圣天使城堡以及许多我们现在看到的其他建筑都是一片废墟。公元590年罗马发生了严重的瘟疫,教皇格里高利一世为了消除瘟疫,组织了一次庄严的忏悔游行,当游行队伍抵达附近的哈德良陵墓时,教皇看见了插剑入鞘的天使长弥额尔,这次所见被认为是神迹,预示着瘟疫的结束,从那以后,罗马人就称此地为圣天使城堡。11世纪的对立教宗铎理将这座陵墓当作监狱使用。14世纪开始,教皇将这座陵墓转成一座城堡,教皇尼古拉三世建造走廊(称为博尔戈走廊)来连接圣彼得大教堂。教皇克勉七世于1527年罗马之劫期间被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的军队困于圣天使城堡内,文艺复兴时期画家本韦努托•切利尼曾描述事件中射击敌人的士兵。教皇利奥十世时期,拉斐尔•达蒙特卢波菲(Raffaello da Montelupo)建造一座小教堂。在1536年,拉斐尔•达蒙特卢波菲也创造了一个圣迈克尔大理石雕像。后来教皇保禄三世于城堡内部设置华丽的房间,防止未来教皇遭到围攻时,圣天使城堡可以当作合适的住宿地点。罗马教皇也用圣天使城堡当作监狱,例如焦尔达诺•布鲁诺在此被囚禁了六年。另一名犯人是雕塑家和金匠切利尼。处决犯人于小庭院内进行。作为一间监狱,圣天使城堡也是普契尼歌剧《托斯卡》第三幕的场景,歌剧的同名女主角托斯卡最后从圣天使城堡城墙上跃下。
以上内容来自家澄的微锦囊《罗马的古典风格建筑10 城墙城堡》